2)第125章 海瑞调职(下)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可眼下却偏偏坐在了高拱面前。

  吴兑当然不是玩忽职守,他此刻来京,是奉命而来。奉的是兵部之命,汇报永平道新训兵马情况——吴兑的职务叫做“整饬永平道屯田水利海防兵备副使”,因为归蓟辽总督管辖,一般称之为蓟州兵备副使。

  吴兑知道,眼下兵部这一块,在内阁中是张居正负责,此次召他进京,所谓汇报工作也只是做个样子,实际上张居正原本的意思就是给他一个与高拱见面的机会。

  张居正当然不是闲得没事讨好高拱,他这么做是有目的的。他对于此次赵贞吉没事找事、提议京营改制颇为不爽,但和高拱想法类似的是,他也不打算直接撸起袖子去和赵贞吉杠上,而是希望先让兵部尚书出面,自己则在后面使劲。

  但是无论高拱还是张居正,心里其实都估计到兵部可能最终拗不过赵贞吉——人家资历老不说,进内阁也还没多久,好容易亲自出马要办点事情,皇帝不大可能不给面子,那么兵部方面多半就要做出牺牲了。兵部尚书霍冀原本就跟赵贞吉不是一路人,一直都有些不对付,这次事情霍冀十有八九会要硬顶,结果嘛,反正高拱和张居正都不看好。

  因此张居正私底下跟高拱提了一次,问万一霍冀去职,兵部尚书这个位置是不是可以考虑让谭纶顶上。高拱当时没表态,只表示说按资历和成绩来看,谭纶可以考虑,不过尚书一职颇为重要,九边督抚之中并不是没有能与谭纶相提并论之人,因此还要考虑。

  高拱对张居正的提议通常都是很给面子的,这次之所以没有立刻答应,其实也并不是因为兵部尚书真的就那么那么的重要,而是因为高务实在出京之前正巧给他来传了个话,说起了那天在张四维府上大舅所表达的意思。

  高拱觉得那个思路还不错——王崇古和杨博关系密切,而杨博跟高拱关系又很好,如果王崇古调来兵部,必然也是自己的同路人。不过有一点必须明确,就是宣大总督这个位置必须得是自己人,而且是确实有本事、知边务的自己人。

  宣大乃是京师门户,宣府总兵马芳、大同总兵赵岢都是老老实实听他高拱招呼的人,如果突然头上换来一个与高拱不睦或者不懂边务的总督,那他们就有罪受了。

  不过眼下霍冀虽然对赵贞吉不满,毕竟暂时还没有发展到最糟糕的地步,所以高拱也还有时间慢慢考虑,不至于十分着急。

  吴兑到高拱府上之后,还是先讲了讲公务,把戚继光练兵的情况也给高拱说了说。然后公事公办地表示,谭纶此人熟悉军务,也颇懂为官之道,自己在他麾下这段时间,日子倒也不至于太难捱。

  “君泽,戚元敬练兵之能究竟如何,你应该有所体悟?”高拱终于放下了手里的两封信,转头问道。

  吴兑道:“令行禁止,号令如一。”

  高拱道:“你说的这是军令严明,其他方面呢?”

  吴兑摇头道:“老师见谅,这兵还只是拿来练了练,学生也没亲眼看见他们打仗时的模样,实在不敢轻易定论。但学生以为,就学生所亲见的边军,没有一处在号令严明上能比戚元敬做得更好了。”

  “叔大笼络到了一个好人才呀。”高拱笑了笑,正要再说话,忽然被管事推门打断。

  管事手里拿着一封信,道:“老爷,太岳相公派人送了信来,按照老爷的习惯,小的不敢怠慢,立刻送来了。”

  高拱看了看沙漏,奇道:“出了什么事,这么晚给我送信,上午在内阁时没见他有什么急事要跟我说啊。”但还是招了招手,让管事递了过来。

  抽出信来,里头内容写得颇为简短,但高拱扫了几眼,眉头就皱了起来。

  吴兑乃是高拱真正的嫡系亲信,见了这情况倒也不自外,问道:“老师,张阁老说什么了?”

  高拱放下信,面色略有一丝阴霾:“叔大也来求我,让我管一管海瑞,并且表示希望至少能让海瑞调职离开应天。”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