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八章 方孝孺的奇葩操作!_大明:我为皇太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感受到周围极不友善的目光,杨士奇如芒在背,瞬间明白了什么叫‘众矢之的’。

  他没想到方孝孺在苏州府大杀一通后,官声竟还能如此高涨。

  沿途的混乱他是亲眼所见,负责治安的警卫军分身乏术,根本就顾不过来。

  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依然站在了方孝孺这一边。

  大明立国才不过二十六年,地方官竟已堕落至此?洪武皇帝行铁腕手段年年惩贪竟是这样的结局?

  明白过来的杨士奇没有愤怒,也没有惧怕,而是感到深深的悲哀。

  大明文人没有出仕时,都是喜欢以教习的身份教化万民,授业解惑,可教出的来的都是些什么?

  官官相互?党同伐异?又或荣华富贵?

  他突然间有些明白大明的储君为什么要一直留着并且重用政见不合,又屡屡顶撞朝堂的方孝孺了。

  有人选择权力美色,也有人选择一世清白,后者只要还有一个能站在朝堂,那正义的声音就不会被埋没。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当两者皆不可得的时候,择其优而仕便是最佳的选择。

  大明的皇太孙不是不知道朝堂内外的人心,而是已经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权力需要制衡,需要约束,而像方孝孺、王叔英这样心怀正义的人就是最佳的制约利器。

  因为他们的心中只有国,没有家。

  这样的人也许称不上国士无双,但却真正做到了以身许国。

  “诸位,误会啦!误会啦!在下乃翰林院编修杨士奇,奉旨记录警务部下辖各府,各司平冤昭雪事宜,一路行来目睹沿途百姓多有流离失所,这才认为右督御史方大人行为欠妥,不应逞一时之快,以致治下混乱,民生凋敝。”

  杨士奇的话半真半假,他确实是奉旨随同出京,也需要沿途记录,但翰林院编修纯属杜撰。

  这个职位六品七品的都有,不会引发关注,而户部主事官居四品,与知府同等,亮出来就暴露了。

  “原来是京师来人,是我等过激了,还请诸位大人恕罪。”领头的青年子连忙行礼告罪,随后诚恳地说道:“各位大人可不要被表象所迷惑,方大人为官清正,是难得的好官啊!”

  “是啊!方大人一心为国,含泪亲斩同知李谍李大人,我等皆为之钦佩。”

  随着两個人先后开口,周围之人的脸上开始出现动容的神情,纷纷开始为方孝孺求情。

  “诸位大人有所不知,同知李大人与知府不同,他所贪之财没有挪为私用,皆用解于民间疾苦,家中清贫数十年,然国法无情啊!贪就是贪,各位大人沿途所见之民都是受过李大人恩惠的,为了不受到牵连,授人以柄,方大人法外开恩,亲自送别这些人离开苏州府,方大人是好官呐!!”

  “对!方大人是好官呐!!各位大人既是与方大人一样奉旨办事,小人在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