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3 科举不公 (二合一)_我成了大明勋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染重疾便是第二步,最终就是暴毙而亡。

  两人都已经意识到在皇权斗争面前不死不休,什么手足亲情不值一提!

  另外一边的顺天贡院,经历过关于北方饥荒的讨论后,沉忆辰跟贺平彦两人的关系算是出现了些许缓和,至少没有之前那种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的场面。

  呆在明远楼上注视了几日,趁着第一轮会试快要结束之际,沉忆辰来到了号房巡视考生们的答卷情况。曾几何时他也在这小小的号房中等待着命运抉择,如今身居高位后,可以决定别人的命运。

  号房位置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考生的背景身份,沉忆辰首先来到的是坐北朝南新建的砖石结构号房,这里大多是朝中一些高官子弟。

  见到沉忆辰到来,砖石号房的考生们并没有流露出多少紧张神情,毕竟他们很多人见过市面,再加之京师高官勋戚多如狗,一个正三品阁臣还不至于吓住。

  沉忆辰随意停在了一个考生号房面前,看着他对于首道四书题的回答。古代科举重四书,重首题,基本上这一题回答的好坏,将决定己己科会试的成绩。

  四书首题并不是两位会试总裁,以及十八位同考官共同商定的,相反乃沉忆辰一己之力拍板,定下了“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的题目。

  用后世的白话翻译,那就是论周唐及秦魏朝廷和地方权力的分配,到底孰优孰劣又怎样去改正。

  封建王朝走到亡国末世,除了土地兼并这种老病因外,中央跟地方的权力失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大几率到了最后政令不出紫禁城。

  但问题是中央不放权,以古代的行政效率,处处等着朝廷中枢来做决断,恐怕黄花菜都凉了。过于放权,就如同导致地方山头并起,军阀势力割据。

  沉忆辰想要通过这种四书考题,来集思广意找到一条各方面平衡的权力划分,提高大明中枢朝廷跟地方的行政效率。与其天天考一些什么之乎者也,还不如把目标放在政务实事上面。

  毕竟会试取中的考生,就将获得进士头衔,分散到大明各地为官。全是些不通政务的书呆子,到了地方后只会为祸一方。

  这也就是为什么,沉忆辰会在自己担任会试总裁期间,强硬更改既定考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一批批真才实干之人,才能有志同道合之辈形成改革的基础,日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眼前这名考生文章写的不算太差,只是依旧没有跳脱传统的之乎者也的范畴,说了一大堆无关紧要的孔孟圣人言,在沉忆辰眼中简直是有些不知所云。

  随意看了几眼后,沉忆辰便前往下一个考生的号房,答题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找不到任何的亮点。

  就这样接连看了几个,沉忆辰打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