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神秘前辈_我成了大明勋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动人心。

  另外写到最后几股,沈忆宸实在想不出有新意,并且还平仄对仗的圣人言,只能用了意思相近的重复描述。

  李庭修也告诉了沈忆宸遇到这种情况的破解之法,那就是在真正科举考试中,要是实在想不出来,可以提虚中后两股不写,把八股变成六股也可以,总比重复描述要强。

  “能不骄不躁,虚心受教,看来我一些担忧是多虑了。”

  “先生你担忧什么?”

  沈忆宸还没意识到李庭修所想,于是很好奇反问一句。

  “没什么,今日时辰不早,你先回去吧。”

  这种伤仲永的担忧,李庭修自然没必要道出来。现在早已过了退堂放学的时间,该让沈忆宸先回家了。

  沈忆宸听到后下意识看了眼窗外,庭院梧桐树缝隙中,穿透着一缕缕夕阳金色余晖,看来自己这篇文章确实用时良久。

  “是先生,学生告辞。”

  沈忆宸拱手行礼,转身回到自己课桌拿上书袋,就准备回家。

  不过当他走到门口的时候,身后再次传来了李庭修的声音:“对了沈忆宸,你应该还没有选定本经吧?”

  所谓本经,就是科举士子们在《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经中,选取一经专攻,而这一经就被称之为“本经”。

  用后世的表达来形容,就相当于考大学选择专业主修,喜欢金融的就去读金融,喜欢计算机的就考计算机专业,喜欢挖土搬砖的就选择土木工程。

  古时候科举说是考四书五经,实际上五经的地位要远远低于四书,按照应试经义规定“士子各占一经”,所以最终考试也仅仅考四书一经罢了。

  “是的,学生还没有选取本经。”

  沈忆宸转身回道,事实上他不是没有选取本经,而是压根连五经都没怎么读……

  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院试的前两场童生试,只考四书,不考相对较难的五经题。

  只有最后一场考取秀才功名,才会四书五经都需要考。不过五经题占打分比重很低,只要不是写的过于离谱,基本上前面四书题出彩,也能顺利过关。

  按照沈忆宸以前的学问水平,能考上个童生算谢天谢地了,秀才压根没想法,哪还有多余的精力去学什么五经题。

  “既然如此,这个月的月假你来一趟家塾,我带你去见一位前辈。”

  前辈?

  沈忆宸有些好奇,于是开口道:“先生,学生冒味问下是哪位前辈?”

  “见到你就知道了,这位前辈学识渊博,就连为师都远不如矣。如有幸可以让他助你选取本经,并且指导一二,将受益无穷。”

  这么厉害吗?

  夫子李庭修虽然没有皇榜题名考中进士,但当年二十多岁就中举,放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顶尖精英。就连他都自称远不如矣,那么这位前辈至少得是个进士吧,说不定还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