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七十一章 步步为营地推进_三国之重振北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童远在皮氏县得知消息,知道随着李傕、郭汜身死,局势算是暂且稳定下来了。

  不久后,又传来消息,杨定密谋造反,被董承拿下,已经斩首示众。只剩下他与张济,各率一支兵马,在天子的南北两翼。

  他知道形势看似安稳,实际上挑战更加严峻,而且他必须适应这种有挑战的感觉。

  这些日子反思之前统辖区域的问题,他发现基层建设井井有序,可是郡这层的作用实在尴尬。

  按道理,郡应该掌握着中下层实权,能独挡一面。可是尴尬的地方在于,在小农经济较为普遍的早期,郡可以集合诸县,是有一定基层统筹力的。

  现在,各地士族、豪强、大族掌控了基层,没有实行屯田的各县,其实是他们的协调机构。而郡就更为尴尬,就不能代表这些人,也无法集合力量,做一些事情。

  而实行了屯田的地区又呈现另外一种面貌。

  各郡与各县关系紧密,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集合一郡之力。但是郡里平时专注于经济规划、战争准备、法律巡查和较大工程建设,其他具体内容均交给各县运行。

  各县以各乡为基础,各乡以各屯为基础,各屯以各队为基础。如同郡里专做它的事务一样,上一级做好适度的统筹,不直接干涉基层的事务。

  这样清晰构成了以屯民为基础,比较清晰的经济、权利组成。不会出现地主经济那种郡与基层利益、话语割裂、对立,或者郡被他们彻底掌控的糟糕情况。

  要不要加强普通各郡县的力量集中呢?如果是他一开始阅历尚浅的状态,肯定是直接解决这一问题。

  不过,现在他懂得,简单的单刀直入是非常不成熟,且激化矛盾的方式,甚至会将他导向公孙瓒的结局。

  与其鲁莽地强制推行,不如更用一些头脑。

  他打算加强至将军府和新西凉军,对士族、豪强表现出利好。但实际上把抽出的力量,将屯田各郡县建设得更好,让非屯田的民众对屯田百般向往。

  最后,形成一条社会流动渠道。当一名小农立下军功,且自愿投入屯田的话,他可以携家人加入屯田。

  佃农、家丁逃到屯田的时候,他将获得自由,不过待遇只能是屯民的一半,以后需要更多荣耀才能晋升屯民。

  他要做资源调整、人员调整和军队调整三件事情。

  首先,无畏军、屯田军打仗得到的成果不属于非屯田的郡县。但相应的,他会对非屯田郡县大幅免税。

  例如上次俘获的几十万牛羊,有三十万分给军屯、民屯。除了相当部分屯田拓展畜牧业以外,也能保证每二十户的一个队,有至少两头牛。

  至于普通士族、豪强、大户、小农就需要正常购买才可以了,毕竟没有打仗,没有出粮秣,不分牛羊也很正常。

  以后如棉麻、水车、风车、磨坊、炭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