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一十二章 出发,下江南_天下第一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是这样滴,包拯在废墟里偶然发现了一快北海郡还有半封烧的几乎成灰、依稀仅能辨别落款“允弼敬上”的书信。

  曾经在第一次怀疑赵允弼就是勾结反贼的内鬼的时候,开封府的衙差们也发现过类似的“证据”,而且还不是一件两件,是很多,可唯独这一次,信件末尾附带上了赵允弼用印的签押,那印是朝廷配发给各宗亲贵冑的王玺,民间决计无法仿造,包拯生怕看错,不敢把这当决定性的证据,叫手下衙差往深了继续查。

  这一查,乖乖不得了,城北烧掉的那座大宅,竟然曾经是赵允弼民名下的财产,半年前才转卖给某做茶叶生意王姓商人,包拯急命手下去找商人来问个清楚,结果只找到一具冰冷的尸体,和遗书。

  遗书上写王姓商人做茶叶生意亏本,家财散尽,遂萌发轻生之念,可今年明明茶价大涨,行市火爆,***亏个球啊亏!

  杀人灭口,这是典型的杀人灭口!

  包拯以他敏锐的直觉第一时间作出了判断,定是赵允弼,真的勾结了南唐反贼,因为皇上下旨严令开封府限期破案,他唯恐反贼的藏匿地点被查出来,祸及自身,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故意制造内讧,趁机派人把反贼通通杀光,尸体、房子度烧了,湮灭证据,一了百了。

  有了前次的教训,包拯不会再傻到咋呼呼地就到朝上公开奏禀,弄得人尽皆知,搞出一场风波,他唯恐怕判断哪里出了纰漏,毕竟三天之期放在那里,片刻即到,容不得他往深了继续多想,只好入宫去请皇上圣裁。

  仁宗皇帝一看他交上来的残留书信,当即拍板:“对,没错,这就是朕当年赐给允弼的王玺,有了这签押,信件不可能是伪造的。”

  看吧,皇上都认定了印玺签押是真的,包拯还怀什么?一边奉皇上旨意四处张贴发榜,告知百姓反贼覆灭,可以安心过日子了从此,以求振奋民心,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京城动荡的治安,一边调集人手,暗中展开对赵允弼的调查,矢志要把这个里通外贼、祸乱朝政地谋逆郡王依法严办!

  当然,在剿灭反贼的功劳薄上,最后时刻赶来报讯的四哥位列第一,这是理所当然的啦,没有四哥提供消息,包拯就算是神仙也别想捣了反贼的老巢!

  四哥是个谦虚地男人。从来都是。在他地一再要求下。朝廷向公众张贴地榜单中并没有出现他地名字。而是把功劳全部让给了包拯。这一谦逊之举。为他在朝中换来了良好地口碑。原本一大批认定他是靠投机钻营、讨好皇上才得以连升数级、飞黄腾达地大臣们。对他地印象都大大改观——剿灭反贼。这是天大地功劳。皇上如果愿意。封个侯都是可以地呀。庞四竟然让出来。主动要求在布告上删掉自己地名字。这是什么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