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86章 宫里宫外(十九)“类己”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基;九月,光宗驾崩;紧接着熹宗朱由校继位,改次年为天启元年。

  而对王安来说,这同样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此时距离他王安自己的死,竟也不足一年了。

  朱常洛登基之初,照例大赏东宫旧人,结果王安的职位是出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巾帽局。

  按理说,新君刚刚登基,司礼监掌印太监还是万历年的旧人,因此东宫的几个重要宦官先做秉笔太监,这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有问题的是王安作为朱常洛心腹,居然只是掌管巾帽局,这就多少显得有些落寞了。

  如果对比一下,在朱常洛被立为太子后才来到他身边的宦官,如邹义、李实二人,比起王安陪伴朱常洛的时间整整少了七年,然而前者掌尚膳监印兼提督东厂,后者掌御马监印,而且二人同时也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

  不论从权势、影响,还是个人利益(油水)来说,王安执掌的巾帽局都完全不能和邹、李二人相提并论,因此很多人——包括当时之人、后世之人——都觉得朱常洛这是待人不公。

  不过,高务实倒是觉得大家在这件事上可能冤枉了朱常洛。

  首先,万历四十八年的时候,王安的年纪已经五十出头。当然,这个年纪本来不能算太大,因为之前六七十岁依然手握大权的宦官先例不是没有,但史书明确说过王安的身体状况——他一贯身体不好,甚至因此不肯多说话,仅仅是为了“养气”。所以,如果兼任了太多要职,王安估计没有太多精力来处理。

  其次,王安虽然交往广泛,但史书又说他在公务上非常严苛,这样的人如果贸然委以要职,尤其还是在新君继位之处,的确恐生变故。

  最后,王安虽然职务相对不显赫,却依旧是朱常洛的首席智囊。

  朱常洛在位时间仅仅一个月,其发布的诸多政令,包括皇帝用内帑补发军饷、启用一批东林党人、处理朱翊钧遗留人事等等,基本上都是王安在主持。

  以上三点,足以说明在朱常洛登基后,王安的份量其实依旧举足轻重。那么,按照王安的资历,等过几年神宗旧人都被清理干净,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很可能就是他的。很有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常洛才先只给一个巾帽局让王安干着。

  可惜谁都不知道,朱常洛苦苦熬了几十年才等到的至尊之位,他却只坐了一个月时间。接着便是着名的“移宫桉”。“移宫桉”很精彩,不过这里暂且不必细说,只需要简单讲讲。

  移宫桉的主角李选侍是朱常洛的侧妃,在朱由校生母去世后,朱由校一直由李选侍照顾。朱常洛驾崩之后,李选侍把朱由校藏在身边,不允许其接触大臣,并与已经是太妃的郑皇贵妃结成政治联盟。

  郑皇贵妃不满足于太妃,一直谋求太后之位,而李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