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23章 战后波澜(十九)日与朝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义责之、大利诱之,使其即便不肯降服,也会固守不出,不能为三崎之援。

  而三崎城僻处半岛,家康当以奇袭取之,唐人无备,或可夺矣。倘唐人有备,亦不足惧,半岛之地,围而困之即可。”

  丰臣秀吉皱眉道:“唐人关东舰队甚是强大,三崎城又在海边,德川兄如何围而困之?”

  这话问得很是一针见血,但德川家康却沉着地道:“唐人舰队虽强,要来我关东也是远涉重洋,一路所费何止巨万?假使我以三万精兵围而不攻,当此即将入秋之际,则此军可就食于当地,而唐军所食需海运补给,谁能久持,不问可知。”

  丰臣秀吉思索了一下,似乎也认为有道理,但却又问道:“可唐军舰队既强,即便不敌不支,亦可从容退走。若此,则如何是好?”

  “退走即可。”德川家康从容道:“他既远来,一旦失了据点,在何处落脚扰我?”

  这下丰臣秀吉却显然有些不满,拂袖道:“倘若退去岛津家的清水城则如何?”

  德川家康大笑:“那可就要恭喜太阁殿下了——名护屋即在九州,岛津家若敢收容敌军,他那六十万石岂能不易手太阁耶?”

  名护屋就在九州岛北端,离朝鲜最近之处,那是此次征讨大明的大军出发地,一旦南边的岛津氏“收容敌军”,自然可以立刻调集大军南下平叛。德川家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丰臣秀吉总算露出笑容,自矜地拂须道:“不错,我大军在其北,岛津氏如头悬利剑,岂敢如此行事?德川兄看得明白呀。”

  “万事皆在太阁指掌之间,不过借臣之口道出罢了。”德川家康的话语极其谦逊,躬身道:“臣惟效命而已。”

  这是他今天第二次提效命,丰臣秀吉极其满意,决定给个甜枣——但只能先给一半,道:“此事若成,德川兄大功可平伐朝,本太阁自当上奏天皇,请敕德川兄为左府,以铭于史册。”

  德川家康居然也不推辞,只是俯首而拜道:“多谢太阁殿下。”

  大事既定,丰臣秀吉也就放下心来,想到自己此来还带着不少美姬,不免心中痒痒,轻咳一声道:“那好,此中之事就全权拜托德川兄了。”

  德川家康一看他这话没有下文,知道已有送客之意,当下起身告辞。丰臣秀吉假意挽留两句,也就由他去了。

  同一时刻,朝鲜的王宫之中却是另一番景致。这朝鲜王宫原是仿照大明国的紫禁城修建的,但其中的各种殿宇规格、规模却只敢相当于大明朝藩王府邸。然而,由于朝鲜又是与大明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藩国,在大明各大藩国中汉化最深,对明廷执礼最恭。故此,经大明成祖皇帝特别下诏批准:允许朝鲜国君在自己的金銮殿上配有一座雕饰五爪金龙的王椅,只是体积要比大明紫禁城中的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