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51章 伐元(八)挽回之法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自信可以理解。

  误判很大概率应该是出在对播州军的兵力上。播州军和其他土司类似,跟随朝廷出兵的时候一般能派个两三千就算很“给面子”了,而平日里在领地上长期维持的军力可能不超过两三万。

  在这种情况下,王之翰极有可能把播州军的总兵力按照两三万来看待,扣除掉一些不能抽调的兵力,他或许认为播州军能动的军队也就一万多,撑死不会超过两万,这就麻烦了。

  对土司极其熟悉的高务实很清楚,对于这些大山里的土司而言,他麾下的成年男性土民几乎个个都能随时拉过来变成土兵,而且这些土兵在山区使用竹矛一类武器作战时的战斗力简直好像与生俱来,只要集训一下基本的军规之类就能用与作战。

  杨应龙这档子事前后已经有些时间了,人家凭什么不会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先将麾下土民操演操演?当年黄芷汀就说过,她家平时顶多维持两三万狼兵,但真要拼命的话,拉出八万大军那是一点也不奇怪。

  高务实当年还问过黄芷汀,说广西土司各大世家的力量相对比播州土司如何?黄芷汀的回答是,从兵力而言播州杨氏略胜岑家,更胜黄家。而且播州杨氏靠近“三不管”的苗疆腹地,历来与苗人关系不错,如果发生战争,杨氏有不小的可能得到苗人相助。

  黄芷汀这回答的后半部分是她自己加上去的,原因是她觉得高务实问起这个问题可能是想在播州改土归流,因此得把最坏的可能先告诉他。

  换言之,从她的判断来看,播州只靠自家的实力就能做到战时拉出十万以上的土兵来,剩下还有很难准确估算的苗人支援。

  她的这个判断高务实是相信的,因为他前世看三大征时期史料的时候看到过,杨应龙在战争最强势之时拥兵高达十六万。也正是因为杨应龙之患十分严重且发生在国内腹地,大明才不得已把一场可以完胜的援朝之战弄得略有些虎头蛇尾——赢是毫无疑问赢了,但总觉得差点意思。

  如今杨应龙之乱看来是提前爆发了,这显然打乱了高务实的计划,碰到了他所备“西南预案”中几乎最糟糕的一种。不过,既然有预案,那事情就还可以应对。

  高务实出任蒙元经略并未卸任户部尚书,这和前一次他出战宁夏而未卸任戎政侍郎一样,在朝廷而言比较特殊,但这也带来了一些切切实实的好处。比如这一次,他就可以在回信中表示户部所属的西南一些官仓可以开放供应包括军饷、粮食、军械之类物资——其实周咏来信的目的之中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只是不必点穿罢了。

  除了资金与物资支持之外,西南方面到底如何用兵,周咏也必须以高务实的意见为主。原因嘛,无非两点:一是高务实在实学派中的名声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