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01章 北洋内部会议(上)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贸易的大明商人保持贸易关系,以满足本地手工生产、技术服务及其生活所需,西班牙殖民当局也要保证以马尼拉港为中转站的大帆船贸易——这是马尼拉繁荣的基础。

  因而,西菲的当局对初期来菲的大明商人及手工业者采取友好、善待的态度,“欢迎华侨移民菲岛,鼓励华西贸易”。

  而大明当时的沿海人民亦不堪忍受此时内忧外患、倭患频仍、税政苛刻的国内政局。尤其福建地近吕宋,“隆庆开关”之后国内的乱象慢慢结束,但当时又开辟了从月港出港至吕宋的新航路,因而当地百姓大量赴菲参与贸易。私港兴起之后,这种贸易的额度更进一步得到了扩大。

  中菲贸易的持续发展刺激了华人赴菲的热情,以致旅菲华人数量大增。西班牙驻菲总督拉维萨里斯1573年的报告中提到:“在我们在这个岛屿所度过的两年中(1571~1573年),中国人每年都以更多的人数、更多的船只到来”。

  此时,大明民间与菲律宾贸易往来已比较稳定,不过从政治上而言,大明朝廷与西菲当局尚无直接交往。

  就在这个时候,具体来说是1574年(万历二年),发生了大明与西菲关系史上第一个重大事件:林凤事件。

  林凤,广东潮州府饶平县人,嘉靖末年至万历初年大明东南沿海的著名海盗。万历元年时(1573年),林凤受福建巡抚刘饶诲、总兵张元动等围攻,乃逃外夷:“林凤在地方官兵的防范追缴之下,大有站不住足之势,这便造成林凤向菲岛谋出路的动机”。

  林凤统率的部众,有战士、水手各2000人,妇女1500人,还有几百个农夫与技工。船上携带的,除了武器、粮食外,还有牲畜、农具和种子。

  从其赴菲船队所携带人员、物品可以看出,林凤赴菲在相当程度上具有移民性质。

  万历二年(1574年)冬,由于官府的打压与新兴的京华舰队逼迫,林凤从台湾出发往吕宋时,事为明廷所悉。官府记载:“……为官兵所逐,凤因奔外洋,攻吕宋玳瑁港,筑城据守,且修战舰,谋胁番人,复图内逞。福建巡抚刘饶诲遣人谕吕宋国主,集番兵击之,战舰烧毁,贼众大乱”。

  这其中提到的“福建巡抚刘饶诲遣人谕吕宋国主”,即大明第一次与西菲的官方交涉。

  1575年5月,潮州把总王望高率领战舰二艘,由泉州出发,来菲追缴林凤。当他得知西军已在围攻林凤,即转抵马尼拉与西菲官员会晤。双方协商的结果是,西菲当局捕获林凤后交与王望高,而作为交换条件,王望高则携西班牙传教士随船回国,要求通商及传教。

  1576年2月,王望高再度出使菲律宾,一是为准予以厦门为口与其通商(但不是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