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1章 以“理”服人恰台吉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是奉命将你带回归化城,等待大会召开!”

  博硕克图乃至身边老将都是面色巨变,博硕克图大怒道:“我鄂尔多斯部济农之位不仅由来已久,且贵为大蒙古国副汗,岂是他把汉那吉说废就能废的!”

  “济农”为蒙古语Jinong的音译,明代汉籍中译为“吉囊”和“吉能”,是汉语借词,源自元代“晋王”一词(注:实际上到了鞑清时期才译为“济农”,本书中是为采取广为人知的用法才以济农称呼)。

  忽必烈即位后,废弃漠北旧都哈拉和林,营建大都和上都为元朝的两都。虽然大汗和汗廷离开了漠北,元朝政治中心南移,但蒙古高原腹地作为太祖龙兴之地和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所在,仍是蒙古族统治的根本之地。

  为了加强对漠北根本之地的统治,忽必烈实行以亲王镇守漠北、代表大汗实行统治的制度。于至元三年(1266)封次子那木罕为北平王(后改封北安王)镇岭北。

  那木罕死后,至元二十九年(1292)以梁王甘麻剌改封晋王,镇漠北,“统领太祖四大斡耳朵及军马、达达国土”,漠北诸王千户均受其节制。

  这样就形成了身兼大汗的元朝皇帝坐镇两都统治天下,晋王出镇漠北、代表大汗镇守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节制漠北诸王千户的格局。

  甘麻剌死后,子也孙铁木儿嗣晋王。成宗死后,也孙铁木儿凭借手握的漠北强大军事力量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泰定帝。泰定帝即位后以次子八的麻亦儿间卜嗣封晋王,镇守漠北。

  元致和元年、天历元年(1328)两都之战中,时在上都的八的麻亦儿间卜丧命,自此,晋王一系结束了对漠北的统治。

  元代晋王长期统领太祖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并负责主持蒙古地区的成吉思汗祭祀活动。而元室北迁草原后,与游牧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蒙古旧制逐渐恢复,至达延汗时期,蒙古便正式建立了济农制度和左右翼体制。

  在这个制度下,大汗作为蒙古政权的最高领袖,统领左翼各部,驻帐察哈尔万户;济农则作为副汗,统领右翼诸部,并直接领有成吉思汗八白室所在的鄂尔多斯万户,负责八白室的守卫和祭祀活动。

  可以说,明代蒙古的济农制度,正是对元代以晋王为代表的亲王镇守漠北、代表大汗实行统治的制度传统的一种继承。

  事实上明代蒙古的济农,最早可以追溯到由瓦剌贵族脱欢、也先父子拥立的岱总汗脱脱不花时期。目前见于记载的第一个拥有“济农”称号的人,是达延汗的曾祖父阿噶巴尔济,他也是岱总汗脱脱不花的胞弟。

  在《蒙古源流》中有记载:“太松台吉于己未年自立为合罕,时年十八岁,封十七岁的阿黑巴儿只为吉囊。”这其中,太松台吉即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