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26章 手握大军八十五万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兼理粮饷,经略御倭;右佥都御史户应元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神宗实录》

  《明史》也有后期的记载,如万历二十六年六月丙子:巡抚天津佥都御史万世德经略朝鲜。

  在这里可以看到,工部侍郎也可以就任“经略”一职,因此“经略”的实际最低“标配”就是侍郎,换句话说,就是六部堂上官及以上的大臣可以在朝廷认为有需要的情况下出任“经略”。

  而明史中提到的杨镐,则是在万历四十六年闰四月庚申:起升杨镐为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神宗实录》

  从字面上来理解,杨镐的实际职务是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负责“经略辽东”,“经略”在这里当成动词来理解更为合适。

  当然有些时候,总督和经略都常常作为动词混淆在一起使用,如《明史》记载,万历二十二十五年春正月丙辰:朝鲜使来请援。二月丙寅,复议征倭。丙子,前都督同知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统南北诸军。三月乙巳,山东右参政杨镐为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己未,兵部侍郎邢玠为尚书,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

  这里的邢玠就更有意思了,他是以兵部侍郎的身份既担任了总督,又担任了经略。

  综上所述,以高务实的身份地位和过往事功而言,他做个“经略”本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甚至就连他一人兼管大明的最强七镇,其实也不是大问题。

  大问题出在哪呢?就出在高务实自己之前所惊讶的:他没有卸任戎政侍郎,实际上是以戎政侍郎兼任了七镇经略。

  这个性质就大不相同了。

  众所周知,戎政侍郎虽说名义上只是京营的“二把手”,但由于大明文贵武贱已久,“总督京营戎政”和“协理京营戎政”其实早就出现了高低错位甚至上下倒悬的状态——你让彰武伯杨炳在高务实主持京营会议的时候真把自己当“总督”,对高务实颐指气使试试看?他怕是要吓尿。

  所以协理京营戎政早就是实际上的京营“一把手”了。而且那还是以前,经过高务实去年的一番骚操作,京营分成了禁卫军和生产建设兵团,此二者都直接听命于“协理京营戎政”——即高务实本人。

  而这其中,生产建设兵团不负责作战,只负责后勤、装备等事务。于是负责作战的禁卫军变得有且仅有唯一一个顶头上司,也就是戎政侍郎。

  换句话说,现在哪怕是皇帝要调动禁卫军,理论上来说都必须通过高务实这个戎政侍郎。

  本来这个制度的设立,是因为当时高务实要确保禁卫军不会也被当成过去的京营一样,被朝廷各部呼来喝去瞎使唤,做些扫洒大街、疏通下水道之类的事情而耽误了练兵,但后来就形成了一种情况,即戎政侍郎正儿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