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三章 参谋_调教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养起来了?”

  “嗯,可不。”

  最近辽阳镇虽然银钱上十分紧张,但更叫城中人上下归心的就是将养济院和慈幼局重新立了起来,所费不多,但收获极大。

  其实大明每个城市都会有这些福利设施,相比较同时代的欧洲来说,大明在这方面堪称是文明的典范,鳏寡孤独不必太担心,养济院收容这些人,而慈幼局收抚孤儿,在宋时就是如此,大明早期也是如此,整个社会制度里,生老病死,其实都有专门的政府部门来负责,就算你客死在异乡,也有义庄来收容你,不会叫你暴尸荒野。

  但时间久了,这种福利制度也是和一切的制度一样,渐成具文,地方没有财政,自然无法支出,时间久了,所谓的养济慈幼,都无从说起了。

  倒是地方官绅,把持官府,在年景凋敝的时候,将所获得的拿出一些来,施粥舍药,反而博得善人之名,想来也是讽刺之至。

  当然,做总比不做好,吃相难看的勋贵和更难看的太监,连这种虚面子也是不要的。

  “既然这样,我们兄弟也加入。”

  “张总爷到我们辽阳来,是我们辽阳之福。莫说救命之恩,光是他做的这些事,我们给他卖命也是该当的。这么多在辽阳当官发财的,谁正眼瞧过那些孤老和乞儿,偏他就管这事,这样的官,俺打心里敬他服他。”

  杜氏兄弟一想,果然自己回辽阳以来,在街上没见着过孤儿和残疾,也没有那种无亲无故无人奉养的老人在路边发呆,看来,是全部被收养起来了。

  其实这样做法,花费并不算多,毕竟中国人最讲宗族和孝道,若非是运道不好全家死了,连宗族也靠不上的,否则也不会流落在城市里无处可去,孤儿也是一样,只有京城那种大城市才多,一般的小地方,死了全家还有全族,总不能一族全死光,所以这一类人并不多,倒是残疾人多一些,不过数量也有限,卫生医疗都不好,能活下来的残废也是很逆天的……

  银子花的不多,却能叫人归心,这便是好处所在。

  “养济院和慈幼局各拨一千两银,盐菜银子在里头,买布做衣服做鞋也在里,粮食是辽阳镇直接拨给,所以城中所有该着收养的全部都在里头了。”李达脸上也转为正经,沉声道:“摊着这样的总兵,是咱们的福份,好好效力,指望他在这里多住几年吧……这***世道,再来个新总兵,换一个新都司,指挥再换一拨,怕又是和以前一样黑,所以趁着机会,博一下才好。”

  这夯货心里,倒是藏着好大一份野心。

  ……

  ……

  惟功和大丫算是表明心迹,回到总兵衙门,大丫便立刻跑回后宅去了。

  虽说这丫头跑的快,不过惟功知道,自己倦极回衙的时候,会有人熬夜在灯下等着,还会用煲热着鸡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