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一章 第一个核心容器_我的科学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都要高度重视和保护起来,决不能损失在敌人手里。”儒雅男人思索一番,指示道。

  一听这话,刘微没有反驳:“是,我等下就办。”

  “老刘,你讲一讲这个高产小麦的情况,所谓高产,产量可以达到多高?”

  了解完余氏七塔并给出相应指示,儒雅男人并未着急询问北方局势的问题,而是高度关注高产小麦。

  北方局势很重要,高产小麦……更加重要。

  到了刘村之后,他只听到关于高产小麦的好消息,但却并未了解高产小麦的具体情况。

  “余华同学提出的高产小麦概念,通过天然杂交方式培育,第一代高产小麦亩产量计划稳定在250公斤以上,具体多高不清楚,但最低标准是250公斤。”刘微脑海仔细回忆,整理一番措辞,回答道。

  “亩产250公斤?!”

  儒雅男人听到这个产量数据,心潮澎湃,有些不可思议,经常下田干活的他,非常清楚小麦亩产量数据:“这是真的吗?”

  由于根据地缺乏化肥,耕地贫瘠,地力低,每亩麦子产量只有30斤—45斤左右,极少数上好地肥的水浇地能有110斤产量。

  产量低,意味着粮食不足,粮食不足的问题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粮食问题,一直以来长期困扰着整个根据地。

  然而,他现在听到了什么?

  亩产250公斤的高产小麦!

  这个产量是什么概念?

  整个根据地范围内的总耕地面积约为820万亩,去年粮食生产总量约为98万石,约为一亿一千七百六十万斤粮食,重粮食平均亩产量只有区区斤。

  亩产250公斤和平均亩产斤虽然不具备对比性,但却能直观感受到这个高产小麦的重要性。

  对根据地820万亩耕地来说,占据绝大多数的旱地和半沙地肯定达不到这个标准,可就算打个五成的折扣,那也是亩产125公斤。

  比起平均亩产斤,这是多大的提升?

  双方之间的差距,用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来评价,也不为过。

  “希望很大,高产小麦来自于余华同学根据国外孟山都公司杂交玉米提出的概念,在来白洋淀的路上,余华同学已经在麦田里找到一株高度疑似天然杂交小麦的变异株,据他所言,只要再找到更多的天然杂交小麦变异株,不出三年,就能培育出第一代高产小麦。”

  看着伍号满脸震撼且不可思议的表情,刘微并不意外,点了点头,回答道:“不过,余华并不准备亲自培育高产小麦,他正在教导林婉同志,林婉同志同样下定决心要搞高产小麦。”

  儒雅男人听完,心中愈发激动,深呼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保持冷静,正声说道:“一定要不遗余力的支持林婉同志搞高产小麦,这个项目我站后面撑腰,不准任何人干涉。”

  搞!

  一定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