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九章 岳阳的反击(下)(二更)_我的明朝生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爱卿,你将奏章拿给杨爱卿看看!”

  杨嗣昌在张至发旁边坐下后,温体仁一言不发的将一封奏折递给了他。杨嗣昌接过奏章耐着性子将奏章仔细的看了一遍。越看心中就是越沉,最后将奏章还给了温体仁,现在他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才刚刚下朝崇祯又将众人召集起来了,确实是出大事了。

  公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十一),后金国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以是年为崇德元年;正式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定都沈阳,改名盛京。众臣上尊号“宽温仁圣皇帝。”

  好吧,这不是重点,重点是5月30日,崇德皇帝皇太极派了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等人统八旗兵十万攻明。

  阿济格兵分三路入喜峰口、独石口,明巡关御史王肇坤拒战,兵败而死,明军退保昌平,清兵在阿济格的带领下直扑京城,形势危急朝野震动。

  杨嗣昌看完奏章又惊又怒的喊道:“怎会如此,东奴安敢大肆犯我边关!”

  一旁的温体仁不耐烦的说道:“杨大人,现在不是谈论鞑子如何犯关的时候,目下最要紧的是要如何将鞑子赶出去!”

  “这还用说,自然是调集重兵驱除鞑子!”杨嗣昌毫不犹豫的说道。

  “说的轻巧,调集重兵,现在哪来的重兵可掉,洪承畴、卢象升还在河南、河北剿灭流寇,而山海关的那点兵力还要守城,我们哪里还有兵力调集?”温体仁对他翻了个白眼。

  这时,崇祯也开口了,“杨爱卿,你是兵部尚书,我大明的情况你也知道,咱们大明就那么点兵马,不是囤在边关御敌就是在剿匪,如今哪里还有兵马可调啊!”说到这里时,崇祯也是一脸的苦涩。

  “陛下,咱们有兵。山西……山西有兵!”杨嗣昌站了起来低沉着声音道。

  “山西?你是说宣大镇吗?”崇祯有些迟疑的问:“可是宣大总攻也只有两万余兵马,还担负着守边重任,即便是抽调也只能抽个几千人,这行吗?”

  “当然可以!”杨嗣昌大声道:“虽然宣大镇兵力不足,可山西还是有一个地方有兵马可调的!”

  “你是说……”看着杨嗣昌肯定的面容,崇祯心中一动,迟疑的说了一句后心中一动便住了嘴。

  “就是山西北路,岳阳所部!”看到崇祯欲言又止,杨嗣昌便替他说了出来。

  只是当杨嗣昌说完后,暖香阁内一片寂静,崇祯眉头微皱不语,温体仁则是面色阴沉,次辅张至发、刑部尚书凤英、户部尚书侯恂、左都御史唐世济等人则是面面相窥不敢出声。

  良久崇祯才缓缓说道:“前些日子朝野上下议论纷纷,都闹着要将岳阳调走甚至治他的罪,现在咱们又要调他过来护卫京畿,这……”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