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八十二章 京津铁路_大明合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努力完成的,都尽可能的照搬过来。

  所以,大明的第一条铁路,就有完善的轨枕、道砟、道床、道岔等结构。

  在轨枕的用料上,沈浪直接跳过木枕,除非一些特殊地形,否则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轨枕。

  不是说木枕不好,反而木枕也有不少的优点。

  木枕顾名思义,用的是木材制造的,它的弹性和绝缘性较好,受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重量轻,铺设和加工也更加简便。

  但是,它也有不少缺点。

  随着以后铁路轨道的延伸,对木材的消耗会非常大,而且即便是防腐处理过的木枕,使用寿命一般也只在15年左右。

  而钢筋混凝土轨枕,使用寿命就要长得多,稳定性也比木枕更高,养护工作量也小,后期的损伤率和报废率也会大为降低。

  至于重量要重得多的缺点,与其综合优点相比起来,就是次要的了。

  也正因为如此,在20世纪下半段,各国便普遍开始用钢筋混凝土轨枕。

  为了让大明尽快的掌握钢筋混凝土轨枕的标准和各项技术,沈浪直接从现代社会买了一些成品过来,照着仿制,这效率就快多了。

  道砟是指用来铺设铁路路基的碎石,铁路轨道刚开始发展时,一般人也不会想到这样。

  别看这些简单的小石头,作用却不小,它可以把火车和铁路轨道的重量分散在路基上,还能够降低火车经过时所带来的震动和噪音,以便火车能够保持更加平稳的状态运行。

  道床是指铁路的轨枕下面,路基面上铺设的道砟垫层,是由无数道砟这种小碎石组成的。

  其主要作用是支撑轨枕,固定轨枕的位置,阻止轨枕纵向或横向的移动,大大减小路基变形和火车运行中对钢轨的冲击,而且有很好的排水作用。

  有了道床,当轨道出现变形时,也比较容易维修,直接通过对道床的调整,来矫正轨道的变形。

  在道砟的材质上,沈浪也直接采用了后世常用的特级花岗岩。

  道岔则是一种使火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主要出现在多股铁道交汇的地方。

  不过,这种结构比较复杂,也限制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安全,养护维护投入也比较大,与曲线、接头并称为轨道的三大薄弱环节。

  可即便如此,轨道的发展依然离不开它,因为有了道岔,就可以充分的发挥线路的通行能力。

  而通行能力也是人类不断提升列车性能的始终,所有它的作用非常重要。

  以前的道岔,都需要人工扳道,还有专门的扳道员。

  扳道员在接到命令后,就手握扳道握柄,用力将道岔扳向指定的铁道上,这样火车来了之后,就可以按照正确的线路行驶。

  不过沈浪那个时代已经用电脑进行控制了,不需要人工,但如今的大明自然没有那样的条件,还是只能通过设置扳道员来实现。

  除了这些铁路轨道的结构,那两条平行的钢轨本身,也有不少考量,这在刚开始发展铁路轨道时很容易忽视一些技术要点。

  比如,钢轨的内侧要设计出凹进去的部分,也就是下端会比上端更宽,钢轨凹进去的部分会和车轮突出的部分相重合,以确保车轮与钢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在转弯处,钢轨的设计也有讲究,外侧的钢轨要比内侧的更高一些。

  否则的话,在转弯时,外侧车轮就会从轨道上抬起来,火车便有从轨道上掉下来的风险,反之就更加安全。

  从以上可以看出,光是一个铁路轨道,就有这么多的技术要领。

  如果没有沈浪提供各项技术支持,甚至是一些实物进行参考,大明想要发展出完整的铁路系统,恐怕要几十上百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