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二章 砂型铸炮法(上)_大明合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体型的炮管就无法隐瞒,稍微有点常识的就能认出来,到时候不管怎么解释都无法自圆其说了。

  所以,沈浪很早就打消了自己制造炮管的念头,只是准备搜罗各种资料到大明去改善火炮工艺,让大明自己生产。

  大明现在的铸炮技术还是用的泥模法,这种方法在华夏传承了几千年,工艺比较成熟。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方法的局限性越来越大,特别在铸炮方面,缺陷很明显。

  制炮之前先要制作好泥模,泥模包括一个圆柱形的形芯和一个外范,将形芯和外范合体后再浇铸。

  然后经过齐口、打磨、钻火门等程序,一门炮才制作完成。

  但是,制作可用的泥模就需要耗时相当长的时间。

  因为泥模需要等其自然风干后才能浇铸,模越大等的时间越久。

  短则一月以上,遇上天气不好,几个月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铸一门炮往往要几个月甚至是半年时间。

  可即便铸出来了,次品率也非常高。

  因为外范和形芯用粘土制作而成,透气性差,里面很难真正的干透,往往是外干内湿。

  在浇铸时,这些湿气就会蒸发形成潮气,使火炮膛内出现大量的蜂窝状孔洞,导致火炮发射时炸膛的风险大增,这种就是残次品。

  《西法神机》中甚至有些夸张的说:“铸百得一,即为国手。”

  可见泥模法的合格率究竟有多低。

  所以,沈浪一开始就排除了泥模铸炮法,也不打算进行改良了。

  因为泥模铸造法比较成熟,没什么太大的改良空间,能改良前人早改良了。

  排除了泥模法,沈浪找到了两种可以在大明现有的条件下使用的铸炮工艺,那就是砂型铸炮法和铁模铸炮法。

  砂型铸炮法是英国人在18世纪末在泥型铸炮法的基础上创新的,也就是大概一百五十年后。

  而铁模铸炮法则是晚清的技术。

  经过简单的比较,沈浪便选择了砂型铸炮法。

  因为铁模铸炮技术主要只是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出的火炮炮身依旧粗糙,炮身各部分与口径偏差依然很大,所以对火炮的性能提升不大。

  晚清政府经过对比之后,也放弃了铁模铸炮法,改用了砂型铸炮法。

  而砂型铸炮法,生产工艺则相对简单,生产周期也大幅减少,成品率更高。

  即便到了沈浪所在的现代社会,砂型铸造也未过时,还非常流行。

  很多汽车零部件都会用到砂型铸造,其他产业中用到砂型铸造的也比较多。

  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砂型铸造不但不会被淘汰,反而会应用得越来越广。

  而泥型铸造虽然未被淘汰,但应用已经非常少了。

  砂型铸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体成型,另一种是先铸出实心的炮管,然后再钻膛。

  第一种方法,先要制作出一个砂模,然后再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