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二章 燧发枪量产(下)_大明合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它是一种锥形,底部是空心的弹头。

  而且弹径比枪的口径略小,以方便装填。

  但是,弹径比口径略小的话,子弹与枪膛之间就会有空隙。

  这样一来,在发射时就会导致火药燃气泄漏,从而导致膛压降低,威力大为下降。

  而米涅弹底部空心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发明者想到在发射时,让火药燃气的能量进入弹体的空心底部,利用强大的膛压将其撑开,将空隙堵住。

  这种设想是可行的,因为弹体是由铅组成的,铅相对较软,延展性比较好。

  在火药燃气的巨大冲击下,铅弹空心的底部会迅速的膨胀,从而让膨胀后的弹体能够很好的贴合膛线。

  再在火药燃气的推力下,子弹会跟随膛线飞速旋转,既而产生巨大的动能,最终形成巨大的杀伤力。

  随后,又有人对米涅弹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改进,就是在空心的底部加了一个小小的软木塞。

  虽然只增加了这样一个小小的东西,但却可以显著的增强其扩张效果,让弹体更贴合膛线,从而产生更大的动能。

  再后来,又有人对弹体空心的内腔形状进行了改进,发现不用软木塞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于是又把软木塞去掉了,简化了生产米涅弹的工序。

  当然,对米涅弹的改进不止这一点。

  在锥形弹头使用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子弹在装填时容易发生偏转,导致弹体卡在枪膛内,很是麻烦。

  最终,人们将弹体的侧边线条改成垂直的,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沈浪还看到网上一些米涅弹的图片弹体外壁上会有几圈环形凹槽,起初他不知道这个的用处是什么,查了不少资料才弄清楚了。

  原来这几道小小的凹槽,还有不小的作用呢,一方面它可以减小弹头的重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小子弹与枪膛内壁的摩擦。

  更重要的是,它对弹头的稳定飞行有不小的帮助,类似箭羽对箭矢的作用,增加了精度和射程。

  为了这几圈凹槽,发明者还申请了专利。

  可见,仅仅是一颗小小的弹丸,里面就充满了各种技术含量。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从而发明出最适合的产品。

  但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有时候甚至很漫长。

  可站在历史长河下游的沈浪,就占尽了优势,所以他就可以很好的规避各种问题,一步到位,直接做出最好的米涅弹。

  现在米涅弹里面的技术要点掌握了,那对沈浪来说,就是要确定好米涅弹的尺寸,然后制作出模具,并进行量产。

  做机械零件加工的沈浪,只是在心中稍一盘算,就对模具的大概结构有了定计,他准备选择压铸模,而且是手工操作的那种。

  毕竟,他不想因为生产这玩意而让自己惹上什么麻烦,而拿到大明去,就要考虑以手工为主了。

  至于以后会不会将发电机、发动机也买一些送到大明,进行机械生产,沈浪还没有考虑好。

  因为他是真心想帮助大明强大,而不是为了捞一票就走。

  可想要大明真正强大起来,就不能靠这种表面形式上的拿来主义。

  这种拿来主义无法让大明吸收到有用的技术,也无法让大明持久的强大,只能让大明暂时的摆脱危机。

  从长远来看,对大明甚至是一种伤害。

  只有大明形成了自己的工业基础,什么东西都能够自己制造,那才是真正的强大。

  不然的话,他沈浪要是万一出个什么意外,大明迅速会被打回原形。

  当然,现在说这些有些扯远了,眼下肯定还是以帮助大明摆脱危机为主。

  所以沈浪才动用现代的科技帮助崇祯处理各种问题,比如这万支燧发枪。

  如果靠大明自己去造,以大明眼下的境况,就是到大明灭亡了造不出来。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