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三章 汇聚天下英才,人尽其用(下)_大明合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开拓者。

  王徵负责的项目是蒸汽机的开发和应用。

  宋应星负责的项目是炼钢工艺的改进和应用。

  方以智负责的项目有三个,分别是织布机、纺织机、缝纫机的开发和应用;水泥的开发与应用;化肥的开发与应用。

  ……

  当然,沈浪并不是嘴巴一张,提供个概念就让他们凭空去研究,他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慢慢等待,不开挂都对不起自己这个未来人的身份。

  他早就带来了大量的书籍和资料,这几个月来,朱慈烺和朱媺娖甚至是崇祯在沈浪的帮助下都参与过翻译。

  翻译成大明人更方便读懂的文字,也能够更好的掩饰这些书籍的来历。

  此时这些书籍就是宝贵的财富,可以开拓这些科学视野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知识储备。

  这些人都是大明的顶尖人才,只是大明的环境限制了他们才能的发挥,只要有人将那扇门推开,他们一定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并能够走得很远。

  沈浪相信,有了这些书籍和知识,只要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一定能够将汲取的知识变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可是,沈浪觉得还不够,他要人为的按下快进按钮,所以挂要开到底。

  他在现代社会早就花钱请科技宅做好了蒸汽机样品,不是一比一的,而是缩小版的,还是透明的,可以清楚的看到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王徵本身就是一个擅长各种发明的科学家、机械学家,一生中的发明不计其数,特别是他发明的火船自去,原理已经与蒸汽机很是相近。

  正因如此,沈浪第一个想到的蒸汽机项目的负责人,就是这个老爷子。

  只是让沈浪有些纠结的是,老爷子的年龄真的是有些大了,已经七十多岁了,放在这个时代,真的可以堪比后世九十岁以上,甚至是百岁老人了。

  让一个年龄如此大的老人来负责这样一个必定会耗费大量心力的项目,是不是有些太过自私?

  但是,沈浪想到了那个已经九十岁高龄,都依然没有停歇,一次次的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难关,打破一个个高产纪录的老人。

  还有那个插着十几根管子都不忘电脑里资料的七十多岁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坚持戴着氧气面罩不惜消耗生命力继续工作。

  还有那个八十多岁高龄一直坚持健身,灾难来临时毫不犹豫冲上第一线的老人。

  ……

  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沈浪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崇高理想和对事业的无限追求。

  对他们来说,献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无可厚非,心甘情愿,鞠躬尽瘁。

  不管年龄,不在乎疾病,只要有一口气在,他们就愿意将精力都投入到毕生都热爱的事业中去,无怨无悔。

  所以,沈浪还是让崇祯将王徵招到科学院了。

  果不其然,在老爷子拿到那些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