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五章 商税和官绅一体纳粮_穿越明朝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对声无疑会很大。

  但现在对于朱由校而言,除了提高商税,已经没太多别的更好的办法来增加朝廷每年的税收收入。

  该抄的家都抄了。

  现在也没谁敢跟他这个皇帝作对,另外,他能抄的家也有限,而他作为皇帝,自然也不能完全不问规则,随意抄家。

  清丈田亩后的田赋收入也已经到达了极限。

  至于对外的收入,也借了粮,还要了笔赔款,但这些都是一次性的,唯独商贸还一直在不断地让大明从外面赚取利益。

  但如果商税不提高,不彻底全面的开海,朝廷通过对外贸易所获得的收入就只会局限于官营产业的分利与部分关税收入。

  “国库的岁收必须继续增长,不能因为现在岁收已经远超先朝,就得过且过,就耽于享乐!对于接下来,增加岁收之事,诸卿有何良策?”

  朱由校因此问着自己的重臣们。

  作为一名握有实权的皇帝,他自然不能先说出他自己的想法,那样就会造成大部分官员都会违心地顺从他的想法。

  毕竟在场的阁老、尚书们,哪一个不是精明至极的家伙,都有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本事。

  所以,朱由校先问了一句。

  “以臣之见,当取消士绅优免,官绅一体纳粮当差。”

  这时候,方从哲先回了一句。

  他比谁都要了解自己这位已经相处了六年的天子。

  方从哲知道自己这位陛下是一位不安分的主。

  锐意革新,而且野心很大,既想要国家越来越强盛,又想要让百姓越来越富,这样一来,就得要朝廷收入越来越多,又不能增加百姓负担。

  所以,方从哲早就想好该如何给皇帝出一条增加财政收入的解决之策。

  而这条解决之策就是官绅一体纳粮。

  不是提高商税。

  方从哲自然知道提高商税可以给朝廷带来更多的税收,而且不影响平民百姓。

  但方从哲没那么做。

  倒也不是他自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愿意提高商税的。

  因为皇帝给他的好处,即便商税从三十税一变成三税一,也不影响他方家的富贵。

  而方从哲没有提商税的事,则是因为,他也知道,在全国提高商税会有多大的难度,会有造成多大的动荡,毕竟,全天下的权贵士绅,无论文臣武将,都是靠经商低税率大笔大笔地赚着钱,还有普通士民,也有不少是靠着低商税发的家,并越来越富足,如果突然提高商税,反对声会很大。

  方从哲现在还不敢冒这个险,他怕因此反而把国家搞乱。

  所以,方从哲提出了官绅一体纳粮,彻底取消权贵士绅的优免特权。

  在方从哲看来,这样做都比提高商税要少很多阻力,毕竟这样不会让靠经商为业的普通士民和权贵士绅们的利益都受影响。

  而且,方从哲觉得,朝廷尽可能地多收一些粮食,比多收一些银子好。

  因为粮食在朝廷手里如果再通过粮业局捣腾一下,也能产出更多的利来,毕竟现在大明的商品比之前还要受欢迎,白银也因此更多的流入大明,使得银价持续走低,而粮价则因此依旧在上涨,明显持粮比持银更划算。

  朱由校听了方从哲的提议后,没有表态,只问着其他大臣:“诸卿以为这官绅一体纳粮如何?”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