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6章 丈夫金石精英_铁血悲情扈三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96丈夫金石精英

  用今的话,赵明诚是高干子弟。他父亲赵挺之最高的职位干到尚书右仆射(就是宰相,相当于今的总理),他本人也干出任过知府(相当于正厅级干部)。可他并没有一般高干子弟的臭毛病,自己为官时,总的来还是不错的。

  赵明诚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收集“金石”。上自三代,下至五代之末,凡是铸在钟、鼎、甗、鬲、盘、彝、尊、敦上的题记,以及刻在高大石碑上的显要人物和山林隐士的事迹——这些见之于金石镂刻的文字共二千卷,都校正了错字异文,进行了汰选和品评。

  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为了传播保护和发扬光大我们老祖宗文化遗产,起到了极积的作用。至于赵明诚所着的《金石录》,专家和教授至今还在用。

  女词人李清照是丈夫赵明诚最得力的助手,在金石收集、考证、品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这么,没有李清照的鼎力相助,赵明诚就不可能完成巨着《金石录》。

  赵明诚与李清照刚结婚时,住在东京汴梁。后来,赵明诚的老爹赵挺之被蔡京整倒,不久就死了。赵明诚在东京汴梁的日子不好过,就回到老家青州(现山东省东北部),前后住了差不多20年。

  最初,回青州故乡闲居了十年,是他们最快乐,也是最出成绩的十年。赵明诚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太守,把全部薪俸拿出来,从事书籍的刻写。

  每得一本,夫妻二人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得到书画和彝、鼎等古代酒器,也摩挲把玩或摊开来欣赏,指摘上面的毛病。每晚以烧完一枝蜡烛为准。因此所收藏的古籍,都能做到纸札精致,字画完整,超过许多收藏家。

  李清照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决定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把茶倒在怀中,起来时反而饮不到一口……

  某日,赵明诚骑马回老家,半道在一个集市上遇到了二人争执。

  “你这明明是锡茶壶,你怎么是银酒壶,你这不是骗人吗?”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瞪大眼睛质问一个老头。

  “我这个壶就是银酒壶,祖上传下来有好几百年了,怎么能是锡茶壶呢?——你不识货别瞎。”老头气得胡子直抖。

  “你当我不认字呀!”汉子一把夺过壶,给旁边人看,“壶上面有字,大家看一看,是不是写着‘锡茶壶’三个字?”

  旁边有几个人附合,都那三个字是——锡茶壶。

  “不买凉,把壶给我!”老头夺了过去。

  “这‘银酒壶’卖多少钱呢?”赵明诚走过来问。

  “我要30两银子。”老头毫不客气地。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