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8章 无忌,我想去陇西,去找张文远!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文官,还是朕的翰林学士,让他常驻边关,未免不是优待功臣之法。”

  封德彝问皇帝,“陛下欲召张文远回京,是欲让其回东宫吗?”

  这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谁都知道太子容不得张文远,上次还要弹劾张文远呢。结果惹得皇帝当众说出了要换储的话,这更让太子容不得张文远了。

  张文远身上还有个太子宾客之职,若回京,这要是去东宫,岂不是很尴尬。

  李渊抚着须,有些无奈。

  “朕观文远,允文允武,尤其是眼光长远,看问题很透彻,你们看,让文远入中书或者门下做个侍郎如何?”

  侍郎是门下和中书省的次官,在唐代,从中央到地方,各个衙门里的官员,都分为四等。由上至下为长官、通判、判官、主典。

  这四等官制下,长官就是负主管责任的首长,通判则是负分管责任的副长官,判官是负主办责任,主典就是负责对检请之责。

  就比如朝廷的中书省,中书令是长官,中书侍郎是分管的负长官,而中书舍人,是判官,负责主办责任。

  中书省做为三省之一,他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负责诏书起草和参议章表。

  这其实就是个发红头文件的地方,若跟米国比,类似于立法机构了。

  尚书令虽是主官,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负责诏书起草和参议章表工作的却是中书舍人。中书舍人六人,分别对应尚书省的六部。他们起草诏书和参议表章,基本上也是按尚书省六部的工作性质划分的。

  中书令和中书侍郎,负责的是对判事的中书舍人的工作进行审查。

  中书省的主要工作,其实是由中书舍人在做,而中书省由副长官中书侍郎在管。

  不管是中书的中书侍郎,还是门下省的黄门侍郎其实都相当重要,当上侍郎,下一步就是拜相了。

  几个宰相和那些尚书们,都想不到皇帝要把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提拔入三省中,还是侍郎。

  “陛下,张文远在陇右不过半年有余,已经将陇右治理的井井有条,功绩着著,升官晋爵都是应当,然而现在陇右还需要张文远镇守。”

  秦王府。

  李世民这段时间很低调,其实他想高调也高调不起来。

  皇帝上次说了一嘴要换储,然后对他越发的雪藏了。他现在是天策上将、尚书令、京畿道大都督、雍州牧、十二卫大将军,一个个的职位都是顶级,可其实皇帝却根本不叫他参与国事,除了天策府,其它各衙,他都插不进手。不论是尚书省还是雍州牧,他都只是挂名而已。

  皇帝议事,根本不召他。

  如今他也搬出了皇宫,皇帝无诏,他都见不到皇帝的面。而皇帝此前让他们把军队交出,解散左右护军府后,李世民在这长安城中,仅剩下了一千帐内和亲事。

  苦闷。

  呆在长安,跟坐牢一样。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