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8章 宫廷侍卫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廷还有许多地方,比较贫困。比如说关中的朔方、陇右,黄土高原,山多地旱,比如河东的代北地区,也是如此,干旱少雨,缺少严重。土地也贫瘠,种粮食收获极少,甚至有种一升种子,结果只能收两三升粮的。

  朝廷此前从这些地区,移走了许多百姓,就是因为那里能活,连饭都吃不饱。

  留下来的,土地终于多了些,可依然产出极少,广种薄收。

  现在土豆亩产居然这么高,起码以后这些贫困地区的百姓,生活能好过许多,最起码温饱能解决啊。

  再一个,有这种高产的作物,朝廷开拓边疆,比如西域、辽东等地,那么就能少种多收。

  哪怕一年只种一季,这收获也极喜人了。

  对于朝廷的宰相们来说,如何让穷人吃饱饭,其实是相当重要的。如张超这种巨富,朝廷根本不用怎么管,他们每年还能为朝廷创造许多税收。而那些中产地主、中产商人、甚至是自耕农,日子也都能过的比较好。

  最让朝廷负担重的还是那些贫困地区的穷人,如何让他们吃饱饭,过上温饱日子,相当重要。

  穷则生乱。

  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为什么每天开国之初,总是国家凝聚力强,王朝末,则矛盾重重,国乱不止。国之初,往往是财富再分配,甚至土地的再分配。土地是重要的生产物资,在农业社会,有土斯有财,有土也就有温饱。

  百姓能吃饱饭,穷困的人少了,也就不容易生乱。

  相反,王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百姓失地,成了佃户,穷人大增,若是再遇灾荒,穷人连半点抵抗能力都没,如果朝廷再腐败一些,救援不力,则饿肚子的百姓就要造反了。

  所以说到底,国家乱不乱,不是看有多少有钱人,甚至都不是看朝廷国库有多少,而很大部分原因是看穷人有多少。

  什么叫穷人?

  吃不饱饭的就是穷人,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就是穷人。

  “玉米也要收获了,据估计玉米的产量不会比土豆低多少。还有红薯,产量只怕比土豆还要高。”

  红薯不如土豆更能充当粮食,但红薯可以用来养殖牛羊猪马,可以做饲料。

  “陛下,土豆能加工为淀粉,可以做成粉条利于储存。玉米则更好储藏,可以直接脱粒储藏,也可以加工成玉米面粉储藏。”

  民以食为天,涉及到粮食,总是大事。

  “国有三年之粮,可称稳,国有六年之粮,可称富,国有九年之粮,方可称强!”房玄龄抚须叹道,“有此美洲带回来的作物,大力推广,则大唐那些贫瘠的土地也能变成粮仓,那些缺雨多旱的地方,也不用担心粮食不足了。”

  过去朝廷为了粮食,可谓费尽心机。不说贞观初,国家粮仓空虚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