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68章 安西四镇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甚至都不觉得有必要发兵到万里之遥的西域去。

  但在西域呆了一段时间后,牛进达觉得非常有必要。

  他相信皇帝也会支持这个计划,因为皇帝亲自到过西域。

  正如大唐控制河套,在漠南分封一样,如果朝廷控制西域,那么西突厥也就不可能再强盛起来,不能再威胁大唐。

  不过此时,皇帝却在跟李超谈论着科举改革之事。

  牛进达坐在那里一杯茶一杯茶的喝着,却听的很枯燥无味,他听不明白。

  眼下的取士制度不是很好吗?

  勋戚官僚子弟都可以门荫入仕,多数勋戚贵族和官僚们的子弟,都是从侍卫当起,品级低点的官员子弟则从亲事、帐内做起。做足资历后,就有机会铨选入仕,一开始往往是当个小军官,或者小文职,慢慢的往上升。

  文武是可以转换的,如果立下战功,升职也快。

  而此前,朝廷的官吏制度改革,让官和吏已经打破了那道界线,吏可以升官。且朝廷的国子监毕业的生员,可以参加吏员考试,通过成为吏员,然后做的好,就有机会往上升。

  现在朝廷又要搞科举改革,还要怎么改?

  ······

  李超仔细思虑了许久,终于把握到皇帝的意图。

  “陛下,臣以为,科举取士很重要。但现今的科举考试制度,确实不太能适合朝廷需求。臣以为,要改革科举,要几个重要的方向。首先,科举取士的数量得增加,如果一科只取几人,那根本无法满足朝廷的人才所需。其次,考试得有针对性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因此专科考试虽然有其需要性,但朝廷取士的科举考试,还应当是明经进士科,不过为了让考试更加有适用性,臣请求以后只开进士科。”

  “考试内容应当为经义、诗赋、策问,既要考儒家九经经义,也同时要考诗赋,并且还要增加时事策问。这样,才能保证选出来的士子,是最优秀的。”

  李世民捏着下巴,“考经义、诗赋、策问?这等于把明经和进士合在一起了?这就是之前李家考试的内容吧,嗯,不错。”李世民是详细研究进李家之前考试的内容的,觉得这种考试内容更考验士子的学问。

  以前朝廷科举,有明经、进士等科。明经主要就是考经义,而且一般是把儒家的几大经典分开考,每个学生可以通一到两经,也就是只考他所学的经。因此,大家族出身的子弟一般考明经科较容易,只要钻研一两本经就好了。

  而那些没有家学的士子,一般考进士,进士科主考诗赋,这个比较考才能。

  但现在李超的科举内容却是经义、诗赋一起考,还要加考策问。并且经义是考九经的内容,不是一经两经。

  总的来说,难度大大增加。

  “臣提议将科举考试分级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