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章 最后一抹夕阳_万岁约阿希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欧洲的辉煌注定要在战火中结束,那么,请别让它在我们手中成为历史。”

  这是爱尔兰国王在给德国皇储威廉和英国王储爱德华的信中所写的话,两封信的落款时间皆为1933年5月7日。英德两国因波斯战祸引发的外交冲突已经发展到了战争边缘,德国是同盟国阵营的领导者,英国是反德联盟的重要成员,两国如若爆发战争,波及的范围极有可能超过1914年的大战。基于德国摆出得势不饶人的姿态,英国已经被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而美国、苏俄、奥匈、意大利以及土耳其等国均在进行秘密或者半公开的动员,国际舆论普遍对英德和平解决此次争端的前景持悲观态度,甚至断言战争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在充斥着哀声和祈祷的报纸上,这句颇有诗意的话让人们仿佛在重重黑暗中看到了一盏明灯。

  爱尔兰国家虽小,却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位置;英德两国的储君未必是国家航船的真正掌舵者,但至少在国家事务层面拥有很大的发言权。三个曾经风度翩翩的青年先后步入中年,他们日渐成熟,在各自的角色中施展才能,并且成为受国民敬仰、受外界尊重的显赫人物。如今的局势下,他们是有机会改变欧洲乃至世界命运的三个人。

  或为爱尔兰国王的信函所动,或是顺应国际舆论的呼吁,亦或各自的国家都没有真正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德国皇储威廉和英国王储爱德华相继在公开场合表达了通过个人努力来化解战争危机的意愿。爱尔兰国王约阿希姆陛下顺势而为,邀请两位储君来到爱尔兰举行和平会晤。

  局势的走向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时间越久越有可能发生意料不到的变故,在如今的时局下,想要避免战争就必须有当机立断的决心。5月8日,英国王储爱德华做出了应邀前往爱尔兰的决定,一天之后,德国皇储威廉亦从德国动身飞赴利默里克。

  英德两国的君主政体,跟封建时代的君主制度存在本质的区别,君主行事决断尚且受到制约,储君们就更不可能依照自己的意志肆意妄为了。无论德国皇储和英国王储在爱尔兰能够达成何种一致,都无法直接改变两国的紧张关系,但他们的会面对外界依然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谈成了,战争有很大的机会得以避免——至少是向后推迟,谈崩了,和平就只剩下有近乎于无的渺茫希望。

  两位储君会面的地点,不出意外地安排在了风景优美的爱尔兰王宫。

  在公众场合,小威廉继承了父亲的傲慢和自负,有时妙语连珠,博人喝彩,有时口无遮拦,闹出岔子,爱德华与之恰恰相反,他温文尔雅,谨言慎行,以良好的绅士气度获得舆论的一致好评。这样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相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