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章 乱世之源_万岁约阿希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纯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迎着清清的晨光,一架伞型机翼的飞行器以轻盈的姿态越过山麓和田野,覆以水滴形玻璃盖的驾驶舱里,蓄着大唇胡的年轻飞行员一脸严肃表情,胸前的星月国徽以金、绿、红为主色,正如同这架飞机稍显花哨的涂装。..他时而眺望天际,时而俯瞰地面,视线中渐渐出现了一座城市的轮廓,它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醒目的建筑很多都有穆斯林风格的圆形尖顶,城区漫过了昔日的壁垒和护城河,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冒出淡淡的灰烟……视线越过城市,地平线的远端矗立着许多外观如一的油井,那些废气燃烧塔上燃着明火,灰黑色的烟柱袅袅上升,弥散于碧空蓝天。这一幅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色背后,却是若隐若现的炮声。掠过油田区之后,这架爱尔兰制造的无武装军用侦察机没再继续往北飞,但飞行员突然发现,北面天际出现了几个黑点,他凝目注视,然后脸色大变,一边以无线电联络己方指挥部,一边驾机低飞,快飞到城市上空时,他移开舱盖,用信号枪打出红色的信号弹。仔细观察,这座城市有些许建筑残缺不全,还有被火燎烧过的痕迹,护城河周围的空地上部署有防空阵地。看到示警的信号弹,这些阵地哨声大作,戴着德制钢盔但普遍蓄须的军人纷纷跑向战斗位置,这里有德制m1916型77毫米和m1917型88毫米高射炮,也有各种自装高射支架的机枪,每一处炮位旁都插着一面奥斯曼陆军的红底星月旗。

  这里是北高加,格罗兹尼,昔日的“可怕要塞”。这座著名城市的历史却很短,俄队于1818年在此建立要塞,到了1870年才有格罗兹尼市,居住于此的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车臣人。1919年,趁俄国发生革命和内战,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翻过高加山脉,格罗兹尼由此“回归伊斯兰世界”,而后新生的苏俄政权不断向奥斯曼政府提出交涉,要求土军撤回到1916年划定的停战线,但奥斯曼政府不仅无动于衷,还向北高加地区增派部队,沿边界地带修筑了防线。到了1926年,紧张的北高加局势终于因为双方军人的“不克制”而失去控制。俄土两队先是在距离格罗兹尼九十多公里的莫兹多克发生激烈冲突,双方虽未相互宣战,却各自调集重兵,围绕这座城市展开了激战。

  格罗兹尼早年是俄军在北高加地区的战略据点,由此可见它的重要位置。自19世纪发现油田以来,格罗兹尼迅速发展起来,俄国人在此修建了通往里海西岸港口的输油管道。土耳其军队占领这里之后,奥斯曼政府拨出专款恢复和扩大这里的石油开采,短短几年时间,格罗兹尼油田就成为了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