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一章 史可法陛见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天时间很快,一转眼就过去了。

  朱由检在这五天里却过的很慢,除了和陈圆圆厮混之外,他就干了一件事:当老师。

  以为工匠们就要南下了,朱由检必须要尽可能的给这批年轻的工匠们灌输更多的知识。当初在京城招收工匠的时候,朱由检就有意吩咐王承恩只招收年轻的工匠学徒,对于那些倚老卖老,怀里揣着所谓秘密技术的老工匠,他几乎是一个都没要。

  科技的发展的速度其实就是技术交流的速度,相互间技术交流的越频繁,技术发展的越快。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过程。但是,这又面临了一个问题:知识产权!

  没有只是产权,就不能保护发明或者发现知识的人的合法权益。中国古代老工匠的藏私,固然是一种落后的思想,可是古代的体制又不能保证这些人的利益。朱由检不能指责他们的做法不对,同时又深恐这种思想会影响新技术的发展。

  所有,朱由检只能选择遗弃这些人。另一个原因是年轻人的创造力是远远大于老年人的,人到一定年龄之后,其思维模式已经固化,很难有跳跃『性』的思维。而发明创造靠的就是不拘一格。

  朱由检在这五天里,白天就是泡在工匠营里的。他传授知识的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甚至可以说这不是一场知识的传授,而是一场知识讲座。不管下面人听没听懂,他在五天里,基本上把他所知道的知识倾囊相授。

  朱由检的语速飞快,台下记笔记的年轻人手速飞快,另外还有一个专门的速写员不停的记录。

  “好了!我知道的就这些了,我希望这些知识能带给你们好运。”朱由检站在讲台上,看看了一屋子黑压压的学员。这里是一个超大的课堂,里面坐着有足足三百名学生,而三百名学生是从两千多名年轻的工匠里挑选出来的。

  “还有一件事,从你们踏入这座教师开始,你们应该已经知道,你们只属于大明。同时,大明的未来也将依靠你们。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谨记我刚刚的话,努力学习,服务大明!下课后没人签字一份保密协议,你们以后的生活将是封闭式的。”

  这是一批代表着明末最高水准的技术人才,他们来自于京城最高技术的兵器局,工器局等帝国的核心制造单位,同时又接受了后世的基础知识的培养。如果说一个人的穿越真的能改变技术进程的话,那么眼前的这一批人,才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些请一个木匠,铁匠就能造枪造炮的穿越,也许只是一种设想。

  朱由检讲完课后回到家倒头就睡,连陈圆圆中途的某些小要求都没有理睬。

  第二天一大早,朱由检才刚刚起床吃早饭,王承恩就跑了过来。

  “什么事?”

  “这是您最近几天的讲课记录。”王承恩拿着捧着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