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零一章 姐夫与小舅子_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快五王进宫。

  这时候还没就封的是沈安唐郢伊五王。

  这里沈安两王已经成年。

  实际上沈王和韩王同一年出生。

  韩王已经就藩开原,他本人跟着秦王等人,至于他在开原的护卫,其实就是原本三万卫和辽海卫,另外还有个在组建,所以根本就没跟着起兵……

  他们没空管这些破事。

  开原那些军户现在都在银矿,经过这些年建设,山门银矿年产量已经超过二十万两。

  这座银矿不是朝廷的。

  因为辽东地方条件差,而且朱元璋一开始也不是很懂,被杨丰忽悠着赐给三万卫和辽海卫补充军需。

  是三万卫和辽海卫的卫产。

  但不是两个卫自己开采,而是在杨丰和朱棣等人操作下,变成了商业承包模式,然后一个由朱棣朱植还有小公主,再加两卫将领共同组成的商号承包,这个商号雇佣当地军户充当工人,他们由农业军户变成了工矿业军户。这种模式当然不合法,但的确好用,毕竟开原一带农业本身就很难养活军户们,以这种模式把农田丢给家里老婆孩子负责,反正粮食产量也不能自给,而这时候海运的发达和罐头产业的兴旺,让整个辽东其实都不缺吃的。

  光罐头每年就能补充很大一部分军需。

  也就是开原还得受运输限制。

  像辽阳这些地方,粮价甚至比朝廷额定收购价还低。

  原本历史上也是如此。

  根据明朝历史记载,洪武年间辽东米价一度比朝廷在南方采购储备粮价格还低,因为军需粮是配给的,又不需要购买,而当地自产的粮食又太多,最终导致辽东粮食过剩,那么流入市场的粮食就只能超低价销售。

  和明末辽东粮食严重不足比起来简直两个极端。

  而其中根本原因一是军户逃亡导致产量减少,蒙古女真等人口增加又使粮食外流,二是盐业改革废除开中制后盐商不需要在辽东建商屯,大片土地荒芜。

  但现在不同。

  不但这些全都有,而且增加了罐头这个本地就能自产的供应源。

  最终导致辽东食品开始过剩。

  这样也就可以养活一定数量的工业人口,所以开原的青壮可以脱产然后在银矿打工赚钱。

  原本他们应该交给卫的粮食按着官方价格折算成宝钞呗。

  而朝廷运过去的军需,直接就送到银矿。

  采出的银子进银行。

  天高皇帝远嘛!

  反正朱元璋也不可能跑去看看他们是怎么操作的。

  韩王去了也没人搭理。

  再说他去的时候,朱元璋已经不管事了,朱允熥本来就不准备让他留在那里,只是朱元璋让他就藩,所以只好先糊弄着,让他自己在开原领俸禄做寓公,至于沈王因为还排在他后面,朱允熥找个借口拖着,朱元璋后来也就不管了,其他四个就更轮不到了,就是顶着藩王头衔,在京城做寓公。

  朱允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