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九章 判断_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争的胜负,来自于对战略走向正确地判断,并且在一个个战术过程中积累的胜利的多寡。当所有这一切综合到一起之后,得到的就是最终的胜利。无论是战术还是战略都缺一不可。

  对于战略方面的判断,某种意义上,就是在揣测敌人的思想与动向,同时也要对自己下一步行动所能造成的影响作出预判。当初在二战时期,虽然国民党军队无论在装备上还是素质上都比日军相差太多,但作为指挥统帅的蒋介石,却因为作出正确的战略判断,而直接影响甚至湮灭了日军速胜的期望,并且利用日军刻意追求决战的心理,将他们吸引到重型火力和装甲兵力难以展开的内陆丘陵地区,从而让日本原本以为只需要三个月就可以决定胜负的战争,整整打了八年,并且最终为覆灭埋下了最大的隐患。

  相比之下,日军依靠战术积累的优势变得微不足道起来,当然,这并不能说明战术胜利的不重要,只能说,日本人显然没有让这种积累的优势产生质变,进而影响到战略上的劣势。

  但不管怎样,对于战略方向的正确判断,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等同于对胜负的正确判断。

  “……所有,我想知道,美国人的参战决心到底有多大!”周思维坐在面前,看着总参所有列席会议的人员,如是问道。最近总参一直在彻夜召开会议,而所有会议的中心议题都与美国人是否参战何时参战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美国人一定会参与进来,欧洲和亚洲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美国诞生于欧洲,对于与这块大陆的联系从来没有中断过,无论是战争或者是联合,都是如此。所以,我们不用讨论,美国人到底会不会参战,而是应该讨论,他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到战争之中。”周思维的话音刚落,一旁的丁文彦就率先发言道,听到他的话,有些人点了点头,有些人却摇摇头,似乎仍然保留着自己的不同意见。

  “美国人通过的租借法案,某种意义上已经算是参与到战争之中。”看着这些默默摇头的人,丁文彦刻意提醒了一句。

  “但是,他们并没有成功,我们都很清楚,从租借法案诞生的那一天起,到此时此刻,美国人运送到欧洲的货物等于〇。这意味着什么?”终于,反对者中有人抬头看向丁文彦,反问道,“是我们出色的拦截吗?我觉得,我们的海军实力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却还未达到这样高深的地步,以美国海军现有的力量,完全可以轻松打通一条运送补给线,可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这又意味着什么?”

  反对者的诘问,一下子勾起了所有人的兴致,众人纷纷抬头看向双方,似乎想要得到他们各自心中不同的答案。

  “我很清楚你的想法,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