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七章 美国思维_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狭义的战争胜利,是打败敌人,达到作战目的,广义的胜利,则是通过一系列的优势堆积,最终让敌人失去发动战争的能力。美国人的目的简单而直接,就是通过一次战役的胜利,直接影响到战争进程的走向。而超级舰队指挥官,就是这个任务的执行者。

  不得不说,中国人之前所做的一切,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甚至可以用优秀来形容。但,这不意味着,中国人就一定会凭借这点优势,一直走到胜利的终点。如果说之前对中国人的行动还无法做出有效的判断的话,那么,当中国人发动金融战时,华盛顿就已经找到了中国人的进攻侧重点。

  军事进攻是辅助进攻,真正的目标是金融战的胜利,不得不说,中国人的安排仍然可以用高明来形容,但高明不意味着不可破解,如果说在军事上,中国人的谋略足以弥补双方实力上的差距,那么在经济和金融方面,美国人的实力强大到足以忽视对方所有的计谋和高明。

  赢得金融战需要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就是一个战场的胜利,实际上,任何一名高明指挥官,都很清楚,一次战役的胜利并不能决定是,甚至可以锁,一次局部战场的胜利都无法决定胜负,但是,对于善于谋划金融战的美国人来说,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消息面,这就如同,所谓的期货操作,风吹草动影响的永远是先影响到屏幕上的指数,其后才是现实中的交易。而当交易真正完成之后,人们才会发现,那所谓的消息,早已经消弭无踪。

  作为一名合格的美国将领,指挥官自然清楚,自己的使命所在,他更清楚,从整个海军到每一名士兵,他们所为之服务的对象其实就是流动的现金。所以,无论代价多大,他必需要为已经处于胜利边缘的美国,提供一次胜利的契机。

  正是在这个目的的驱使下,第三批次的作战飞机,从剩余六艘航母的甲板上弹射起飞,为了方便作战,他们甚至没有携带本应必不可少的加油机,而自傲作战飞机升空之后,机群就在命令下分成两个批次,一个批次,是数量庞大的战机群,而另外一个批次,则由十二架携带着AGM防区外导弹的F-35所组成,双方在分离完成之后,采取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方式,向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飞去。

  相比于奔赴战场的战机群,另外十二架F-35在将自己的飞行高度降低到海平面左右之后,迅速构成一个奇怪的队形——以六架战机为一个平面,高低重叠在一起,而从雷达屏幕上看,他们所形成的角度,与中国人预警机的照射角度近乎相同,这让他们在进入对方的雷达照射范围之后,可以完全重合在一起。

  海面,不断反射的杂波将他们很好的隐藏在其中,而编队中,一架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