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六十六章 固态脑_虫族是怎样炼成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固态脑,是采集者们研究的一项技术,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生物体器官的基因蓝图,试图设计这种全新大脑的原因主要在于,采集者们需要让自己的脑子升级。

  比如,从数百米的高空无减速的硬着陆,即便采集者的身体强度能承受,可这不意味着它们的脑子能承受……当然,也不仅仅只是抗冲击性这方面,还有其他各项性能上的提升,就像母舰生物对比跃进生物那般,采集者们想要的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性的大脑,全方面的超越当前由神经细胞构建起来的有机脑。

  于是,采集者们将目光汇聚到计算机上,它们想着将计算机的坚固耐操、数据处理快等这些优点,与它们当前使用的有机脑相结合,这也就是固态脑最初的构思。

  但是关于固态脑的开发,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才能保证采集者们应用了这种新型大脑后,思维模式能够保证与以前一样而不受影响?

  起初,采集者们想的是直接把思维装进计算机里,先完成思维的填装,后续在考虑对计算机的优化。

  强行思维转移是行不通的,好比是同一份数据,二进制计算机和三进制计算机解读出来的结果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样子。

  因此就需要让计算机‘读懂’采集者的思维,那么如何让计算机‘读懂’采集者的思维呢?

  定义,不断地用各种算法定义规范,用算法的条条框框勾勒出采集者的思维。

  然而就像试图用割圆法在方形上画一个圆,采集者们并不能依靠这样的方法勾勒出符合采集者们思维的定义,定义只能无限趋近于采集者的思维,而无法完全契合。

  也就是说,单纯计算机的思路是走不通,想要开发出能够容纳采集者思维的固态脑,采集者们就需要另辟蹊径。

  然后采集者们将思考的关注点放在了人工智能生命体上面。

  找到现成的生命体模板,采集者们获取其结构信息,并加以研究,再以这种生命体模板为基础加以改进,以契合采集者们的思维,由此就能够完成固态脑的设计。

  听起来这种比原先绞尽脑汁的思考计算机定义要简单的多,但其实难度也不小。

  首先第一点,得存在一个这种作为模板的人工智能生命体,其次就是因为生命形态的迥异,需要采集者们深度剖析该生命体的内在,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

  在采集者们找到了奥德加文明β以前,它们的主要思路是通过人工培育出来的人工智能来完成固态脑,甚至还为此专门改造一整颗行星作为试验场,投放大量的机器人上去厮杀,通过在底层编写的‘求生欲’,尝试激发这些机器人的智能。

  星球上的能源补给是固定的,为了保证自身能够正常运行,机器人就必须进行彼此间的争夺。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