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五三章斗争在高处就好_唐人的餐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食。」

  长安,万年两县所有的大事小情,都是以粮食为驱动的,无论如何,你手中的粮食都不能少于五十万担粮食。」

  温柔点点头道:「你说的很对,因为长安城万年县的粮食已经不再依靠漕运,导致洛阳,东南等地的粮食价格暴跌,此时确实应该多吸纳一些粮食的。」

  云初摇头道:「大唐的粮食永远都不够吃,只不过是调配渠道不通畅造成的一个假象罢了。」

  在没有战事的年月里,收缴太多的粮食赋税对于朝廷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在洛阳,占地一千亩的含嘉仓,粮食已经装满了四百八十六个巨大的粮窖,还有更多的粮食就在露天的粮垛里储藏,这样的储藏方式,对于粮食存储来说损耗非常万年县的粮库也是如此。

  如果不是这些粮库竭尽全力吸纳粮食的话,长安粮食价格将会再次暴涨。

  这听起来似乎很矛盾,实际上一点都不矛盾,一旦转运粮食没有了利润,商人们自然会等到粮价暴涨之后才有动力继续转运粮食,最后让粮食价格平抑下来。

  也就是说大唐现在不缺少粮食,缺少的是一个好的粮食调配系统。

  咱们要趁着那些人还没有醒悟过来多多屯粮,长安城足足有百万人口,多少粮食都不够吃的,以后这样的好机会可就不多了。」

  对于万年县的做法,温柔知道的非常清楚。

  万年县不但在努力的吸收粮食,为此云初还选择在万年县管辖的东市上,再修建两个可以存储五十万担粮食的巨型粮仓。

  他不仅仅修建了粮仓,还要囤积相当数量的食盐,布匹,麻布,铁锭,油料,苎麻,桐油……

  在大唐时代,一个城市能否自给自足才是标志着城市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长安城人口太多,做不到自给自足,只好以先进的仓储形式来延长自给自足的时间。

  二月的长安城已经不冷了,一些狂放的长安膏粱子弟们已经早早地换上了春衫,离开长安城之后,在乡间呼啸纵马,而此时浅草连马蹄都没不过。

  他们之所以会早早地出来,目的就在于去曲江射猎,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射大雁的最好时节。

  —群群的大雁会落在曲江池子里休憩,觅食,积攒继续北飞的力气。

  这些人之所以会如此积极地参与射猎大雁,完全是因为晋昌坊大食堂开始收购这个东西。

  膏粱子弟们不在乎卖大雁的那几个钱,他们在乎的是晋昌坊大食堂的优先权。

  其实在晋昌坊大食堂里挂出来的收购牌子上,绝对不止大雁这一种野味。

  熊掌,虎鞭,豹筋,鹿胎都在其中,而且出的都是高价,收购牌子这个东西在长安也不算什么新鲜事情,一些高级一些的酒楼也有。

  只不过,晋昌坊大食堂的收购牌子跟以前的牌子不同,上面还有一些其它人的需求。

  比如,有人需求一些产自辽东或者秦岭的珍贵药材,有人需求一种毒蛇,还要求必须是活的。

  跟其余地方的求购牌子有所不同的是,晋昌坊大食堂挂出来的牌子上的消息,都是切实的消息,是有定钱的,只要你拿来的东西确实是客人需求的东西赏钱由大食堂给付,所以可信度极高。

  在晋昌坊大食堂的需求中,定价最高的则是云初央求狄仁杰用彩绘手法画出来的几样作物。

  为了让这些人们从未见过的作物形成轰动效应,作物后面的标价为——千贯。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