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七章我绝不虚掷生命_唐人的餐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那些依靠造纸谋生的人来说,却一点都不好,在咱们大唐,读书人并非是优先照顾的对象,而农夫,工匠们的肚子,才是应该优先照顾的对象。

  在这个世上,读书人总能比农夫,工匠们活得轻松一些。”

  “你凭什么认为伱造纸作坊的本钱,就一定比小作坊里的面的低呢?”

  “采购成本不一样,造纸流程不一样,所以呢,我这里的纸张一定能更加便宜的。”

  “很多小作坊里造纸的原料,人工来自自家,没有采购成本。”

  云初哈哈笑道:“县尊,我记得曾经跟你说过,钱买的是别人的劳动时间,不管小作坊里的造纸原料,人工,来自哪里,他们终究没有办法节省劳动时间。

  等县尊在长安县的棉纺织作坊修建并运作起来,你就知晓传自大秦的流水作业法一旦开始流转,便会如何的生生不息。”

  刘仁轨是一个很实在的人,在没有看到实际情况的时候不会轻易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满是煤灰的曲江里出来,对面就是水面平整如镜的曲江池子。

  才有春讯,所以,从曲江上吹过来的风还是寒冷刺骨,不过,池子边上的冰面已经消融殆尽,就连没有发芽的柳树也开始摆动长长的枝条,似乎很愉悦。

  “再有几天,就是二月二打春牛的时间,你准备去皇城里的郊社署打春牛,还是来这曲江边上的打春牛?”

  云初笑道:“陛下每年都会在郊社署里的大社田地里打春牛,亲农事,我这个芝麻大的小官,管不了那么多,我还是想在曲江边上的打春牛,把我所有的希望都投注在万年县的土地上。”

  刘仁轨笑着点点头道:“甚好。”

  或许是目标一致的原因,云初跟刘仁轨相处的时间里竟然觉得很愉快。

  从大社,谈到农田,再谈到水利工程,然后就是对长安,万年两县土地盐碱化的忧虑,以及棉花种植并丰收的希望。

  这一天,两人骑着马看了万年县,也看了长安县附近的土地以及水利工程。

  评判了每个地方的土地优劣,水利的便利程度,以及在何处重点发展,何处需要官府进行补贴发展,何处需要放在最后考虑。

  渴了就喝清水,饿了就吃一块胡饼,不知不觉,催人赶紧回城的钟鼓声又响了起来。

  两人快马赶在最后一声钟鼓停止之前,进了长安城,在朱雀大街分别的时候,刘仁轨瞅着云初道:“李客师的事情是咎由自取。

  他们家的案子交给大理寺承办最好,事情虽然发生在万年县,却着实与你万年县无关。”

  云初沉默片刻,拱手道:“受教。”

  刘仁轨笑着挥挥手道:“老夫现在真的很期待看到你给长安铺上金箔的样子。”

  云初大笑道:“等我给长安铺满金箔的时候,我邀请你一起骑马看遍长安城的每一个黄金角落。”

  刘仁轨扬扬马鞭,胯下战马就自动转头去了西市,云初也催动一下枣红马,枣红马立刻就识趣的向晋昌坊奔去。两人的方向虽然相反,云初却相信,只要真的在做事,在终点,总会遇见的。

  附:下一章会在25日下午6点发布,您先看,我继续写,本书首发起点,欢迎大家来起点app阅读——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